作者简介
蓝煜昕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很快成为抗疫主战场。在应急响应状态下,扎根社区的社区基金会又是如何寻找自己的行动空间的呢?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简称"德胜基金会")是广东顺德何享健家族"和的慈善体系"的重要成员,由何享健先生于2017年捐赠5亿元人民币并通过"慈善信托+基金会"的形式设立,专门支持顺德地区的社区发展。以下简述德胜基金会在本次疫情中的抗疫行动,并用生态学中生态位(niche)的概念来理解社区基金会在基层应急事件中的行动空间和独特价值。
德胜基金会在广东顺德的抗疫行动
从2月1日开始筹划参与社区抗疫起,德胜基金会的抗疫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紧急物资援助为主,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与顺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出资45万元设立"青企抗疫专项资金",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抗疫前线医务人员采购500套医用防护服,并通过顺德区义工联为一线抗疫志愿者购买防护物资、保险和其他服务;二是购买14吨消毒液,分发给容易被忽视的社会服务机构,包括顺德区十个街镇的93家幼儿园、22家残疾人康复机构、18家养老院、13家社工机构和4家长者饭堂。
第二阶段以面向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项目资助为主,动员更广泛的力量缓解社区防控压力和降低疫情带来的次生影响。德胜基金会经过与理事会的积极沟通,迅速调整全年资助预算,决定将三分之一的资金(1000万)提前用于社区抗疫。2月14日,基金会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项资助",以顺德全区村(居)委会和在顺德区内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为对象,提供两类资助:一是社区防疫公益服务,包括防疫相关的志愿服务、互助行动、宣传教育、受疫情影响的弱势群体帮扶、心理支持等;二是对因疫情影响而运营困难的一线服务机构提供应急支持。
第三阶段多元力量面向多元群体共推“和善同心”。2月21日,在和的慈善基金会的统筹下,顺德慈善会、北滘镇慈善会的两个"和的爱心基金"加入行动,专项资助升级为"和善同心"社区抗疫计划,资金池增至2000万人民币。抗疫计划以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医疗、残疾人康复和养老机构为资助对象,并通过社会组织间接服务于受疫情影响的一线医务人员、异地务工人员和社区弱势群体。截至3月底,"和善同心"计划五批次共资助261个项目,其中德胜基金会的资助项目214个,覆盖了顺德194个村居、17家社工机构及1个全区志愿者抗疫服务。
社区基金会在危机应急中的角色定位
在此次新冠疫情的特定情景下,很多社会组织在一开始都有一种无所适从感,德胜基金会的同事们也一直在思考到底能做些什么。抗疫的主力无疑是政府、医院和基层社区,在人员不能自由流动、自身没有物资储备、又缺少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社会组织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即便有资金也还不一定能买到抗疫急需的物资,也不如志愿者网络的脉络广,反倒有可能扰乱物资市场;即便有物资,也不能直达一线抗疫人员,无序输入很可能造成添乱和干扰。
在此背景下,社区基金会的行动空间到底在哪里?生态学中有生态位(niche)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个体或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及与相关个体、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的概念有两个重要的启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位才能避免竞争、有利生存并发挥独特的功能,二是生态位至少包括时和空两个维度。在公益机构行动策略选择的适用性上,还可以在时、空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个维度,即对象选择(targeting)维度。我们从这三个维度来看德胜基金会是如何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找到合适位置的:
时间维度。对于灾难救援或危机应对类行动来说,时间是最重要的考量维度,不同时间节点需求不一,不同主体的潜在贡献也不一。正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关于疫情救援四阶段研判(图1)的分享所示:疫情冲击初期,不确定性很强、情况不明朗,需要基于理性和科层决策的政府尚未及时充分发挥作用,此时最重要的角色是行动迅捷的志愿者;疫情中后期的次生灾害和服务需求才是大多数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优势阶段。德胜基金会第一阶段的行动以防疫物资应急救援为主,并通过义工联支持一线抗疫志愿者,第二阶段则转向能减轻疫情影响的相关抗疫服务资助,在时机的把握上非常务实且契合疫情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图1新冠疫情救援四阶段研判
(来源:转自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杨团、思语、翟雁)
对象维度。受益对象的精准选择(Targeting)是公益组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和善同心"社区抗疫行动的资助对象选择非常明确。一是紧急支援残疾人康复机构、养老院、长者饭堂等这样一些相对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服务场所,以及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运营困难的一线服务机构。二是专项资助参与抗疫的村居委会、社工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常态下,顺德这些组织的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大部分,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主导的"众创共善"公益创投和德胜基金会的"和美社区"计划。在疫情应急的特殊时期,社工机构也在积极协助政府和社区抗疫,但此时政府并不能面面俱到,一时间照顾不到社工机构的额外投入,"和善同心"的项目资助成为持续陪伴这些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的重要专项资金来源。三是大面积资助村居委会,作为在政府资金之外的补充,重点支持其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和自助互助项目,在缓解社区干部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在传导社区多元共治的理念。
空间维度。空间关注如何处理与组织生态中其他主体的竞合关系。德胜基金会在基层抗疫的诸多主体中占据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陪伴者、资助者和联动者的恰当角色。不同于政府在社区、医院抗疫的主力角色,基金会是补位者,是社会服务者的服务者;不同于另一类传统的慈善会,慈善会在应急状态下更偏重在接受社会捐赠和慈善物资方面充当重要角色,而社区基金会则偏重于资助服务项目和社区动员中发挥作用;也不同于义工组织、社工机构等一线志愿者组织或一线服务机构,社区基金会是这些组织的坚强后盾和联动者。社区基金会与其他组织的联动协同非常突出,以初期的消毒液和其他抗疫物资捐赠为例,面向服务场所的物资基金会只负责采购,运转配送则通过区、镇两级慈善会体系来达成;面向志愿者的支持,则通过与区义工联合作来达成。依托于自身的资源特征和项目管理经验,德胜社区基金会在政府、企业家、慈善会以及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之间拓展出行动空间,展示出独特性。
由此可见,德胜基金会上述看似简单的行动背后却有诸多考量,在当地社会组织生态、乃至整个抗疫生态中找准了自己的生态位,并充分联动协同,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基于德胜基金会抗疫行动案例,把社区基金会放到整个公益生态和地方治理体系中进行审视,我们看到其三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是扎根本地、接地气。与其他关注社区抗疫的公益机构相比,社区基金会扎根于基层社会网络,对本地需求、行动场景的把握更为精准。此次疫情响应行动中,万科公益、联想公益、招商局慈善、正荣公益等基金会等机构发起"社区战疫"支持联盟,对全国范围内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抗疫起到了很好的倡导和助推作用。但相比之下,社区基金会在支持本土社会组织方面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对地域范围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已经有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关系,资助内容更符合需求、程序上更简洁灵活;另一方面资助也更成体系、服务和陪伴更完整。德胜基金会的项目申请只需要填写简单表格,抗疫支持计划2月14日发布申报公告后,20日即公告第一批资助项目,22日第一批项目经费就拨款到位;基金会还及时向政府沟通、汇报情况,为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抗疫行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体制优势、反应敏捷。德胜基金会能够很快调整全年预算并把大量资金用于抗疫行动,能够很快回应地域内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需求并填补空白,这得益于其民间属性、资金来源和高效的决策机制。与远离社区的基金会相比,其理事会成员为本地精英,对社区形势足够敏感;与官方背景慈善组织相比,其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决策程序简单灵活、自主性较高,不需要考虑层层审批和严苛问责。一切都基于务实的考虑来回应本地的需求,高效迅捷。
三是社区基金会的情感面向和社会关系的建构。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与其他基金会和官办组织相比最大的不同。事实上整个"和的慈善体系"都在扮演这种地方情感营造的功能。"和的慈善体系"以创新创业基金会为核心的"和衷共济"计划(2亿人民币)扶持小微企业,以德胜社区基金会为核心的"和善同心"计划扶持社会组织和社区,在疫情对本地经济和民生带来冲击的背景下,代表着顺德民间互助的传统道德力量。可以预见社区基金会与政府财政支持的效果将非常不一样,这些受到资助的小微企业在度过难关之后,很有可能也会再反哺顺德社会;对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资助则会增强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中营造合作协同的生态和氛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社区基金会撬动民间慈善,更撬动乡土情感。
此次新冠疫情对整个中国公益慈善行业来说都是一次考验,我们认识到对于这样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并没有准备好。在财力和途径多元的企业面前,在响应迅速的志愿者组织面前,乃至在非传统慈善组织、但动员力量巨大的校友会之类组织面前,职业的公益慈善组织都稍显笨拙无力。但另一方面,我们本来也应该对公益慈善机构在重大危机应对中的角色保持适中的期待,唯有如此才能更清醒地认知到自身的局限,找到自己合适的生态位,更积极地跨界链接,与其他行动主体形成协同或协助关系。
最后,对德胜基金会乃至"和的慈善体系"扎根基层的现代慈善之路、对其对形势的敏感性和务实的态度致以敬意。